今年前三季度 全国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国际收支呈现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逐步回升。
记者13日从天津市国土房管局获悉,为落实国家和天津市矿产权出让制度改革部署,完善矿业权有偿使用机制,进一步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经天津市政府批准,该市矿业权市场基准价首次公布落户山东的基金企业均可享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基金投资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项目,或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创新型项目的,引导基金可让渡全部增值收益。为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设立的积极性,山东还制定了20条激励政策,吸引更多资源参与。在投资地域上,则将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实行差异化地域限制政策。在投资方式上,引导基金和母基金既可通过参股基金进行投资,也可直接投资具体项目。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推介会暨签约仪式12日在济南召开,规模6000亿元人民币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正式设立,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新旧动能转换。
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成熟期产业项目的,原则上实行同股同权。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在当天的推介会上说,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智慧海洋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现代金融业等五大优势产业,支持企业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项目等。发电企业要提高电煤库存,确保可用天数符合要求。
此外,加大清洁煤技术装备研发。推进煤炭洗选加工,提高原煤入选比重,提升煤炭产品质量。各地要把优先保障居民采暖用能放在首位,根据能源供应情况、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和用能习惯,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油则油,因地制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供应。重点产煤地区要对已核准煤矿建设项目,积极协调办理采矿许可、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
《通知》指出,加快煤炭优质产能释放。《通知》要求,因地制宜推进清洁供暖,各地要把优先保障居民采暖用能放在首位,鼓励推广使用清洁煤替代劣质散煤,不得采取一刀切的限煤措施
数据显示,2017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逐季回升的发展态势,在一季度(6.1%)走出困难时期、上半年(6.9%)实现与全国同步的基础上,前三季度(7.2%)首次超过全国水平,全年增长7%,比全国快0.1个百分点,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2014年-2016年GDP增速分别为4.9%、3.1%、4.5%)。全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9.4%,从年度看,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的非煤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到2012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8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倍),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47.6%,新材料产业增长8.6%,生物产业增长11.1%。非煤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7%,汽车产量增长3.3倍。一直在转型之路狂奔的山西,2017年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实现利润是2012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山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973.5亿元,较上年增加1923.1亿元,比前五年增量总和(1836.2亿元)多86.9亿元。张晓东表示,山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改善:GDP增量超过去五年增量总和。
作为中国煤炭大省,山西2017年全年关闭煤矿27座,退出产能2265万吨,压减钢铁产能325万吨,超额完成去产能年度任务。23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2017年山西经济运行成绩单称,2017年,山西经济转兴,步入合理区间,全年关闭煤矿27座,退出产能2265万吨。
2017年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同比增长27.8%。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9%。PPI结束了2012年以来下降的态势,市场供求关系得到较大改善。作为中国工业大省,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自2016年10月由负转正,结束长达21个月的下降态势后,2017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增长7%,较2016年加快5.9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快于全省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2017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9.7%,快于煤炭产业6.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2%。
山西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东表示,2017年,山西省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经济增长步入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全面提升,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的非煤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
作为中国煤炭大省,山西2017年全年关闭煤矿27座,退出产能2265万吨,压减钢铁产能325万吨,超额完成去产能年度任务。2017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9.7%,快于煤炭产业6.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2%。
23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2017年山西经济运行成绩单称,2017年,山西经济转兴,步入合理区间,全年关闭煤矿27座,退出产能2265万吨。PPI结束了2012年以来下降的态势,市场供求关系得到较大改善。
全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快于全省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非煤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7%,汽车产量增长3.3倍。全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9.4%,从年度看,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张晓东表示,山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改善:GDP增量超过去五年增量总和。
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到2012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9%。
一直在转型之路狂奔的山西,2017年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实现利润是2012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8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倍),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47.6%,新材料产业增长8.6%,生物产业增长11.1%。数据显示,2017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逐季回升的发展态势,在一季度(6.1%)走出困难时期、上半年(6.9%)实现与全国同步的基础上,前三季度(7.2%)首次超过全国水平,全年增长7%,比全国快0.1个百分点,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2014年-2016年GDP增速分别为4.9%、3.1%、4.5%)。
作为中国工业大省,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自2016年10月由负转正,结束长达21个月的下降态势后,2017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增长7%,较2016年加快5.9个百分点。2017年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同比增长27.8%。山西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东表示,2017年,山西省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经济增长步入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全面提升,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山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973.5亿元,较上年增加1923.1亿元,比前五年增量总和(1836.2亿元)多86.9亿元
他说,去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有大的增加,更表现在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升。李克强同大家深入交流,要求有关部门对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
但也要看到,当前困难挑战仍然较多,风险犹存,我们要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更多依靠改革开放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新动能加快成长,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打开新局面、迈出新步伐。李克强指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扩大和与全球经济的融合持续加深,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复杂性也显著增加,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等都对我们增强经济驾驭能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必须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更好地精准有效施策,更好地发挥微观主体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主动深入基层、企业调查研究,贴近市场、贴近群众,倾听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呼声,继续实施简政减税降费,依托互联网+打造社会化的创新服务平台,链接社会各类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营造保护产权、尊重激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的氛围,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摩根士丹利邢自强提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释放小城市发展潜力,带动消费升级。